體系認證
體系認證
無公害食品認證
農產品質量認證始于20世紀初美國開展的農作物種子認證,并以有機食品認證為代表。到20世紀中葉,隨著食品生產傳統方式的逐步退出和工業化比重的增加,國際貿易的日益發展,食品安全風險程度的增加,許多國家引入“農田到餐桌”的過程管理理念,把農產品認證作為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同時能降低政府管理成本的有效政策措施。于是,出現了HACCP(食品安全管理體系)、GMP(良好生產規范)、歐洲EurepGAP、澳大利亞SQF、加拿大On—Farm等體系認證以及日本了JAS認證、韓國親環境農產品認證、法國農產品標識制度、英國的小紅拖拉機標志認證等多種農產品認證形式。
我國農產品認證始于20世紀90年代初農業部實施的綠色食品認證。2001年,在中央提出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的背景下,農業部提出了無公害農產品的概念,并組織實施“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各地自行制定標準開展了當地的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在此基礎上,2003年實現了“統一標準、統一標志、統一程序、統一管理、統一監督”的全國統一的無公害農產品認證。20世紀90年代后期,國內一些機構引入國外有機食品標準,實施了有機食品認證。有機食品認證是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的一個組成部分。
另外,我國還在種植業產品生產推行GAP(良好農業操作規范)和在畜牧業產品、水產品生產加工中實施HACCP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當前,我國基本上形成了以產品認證為重點、體系認證為補充的農產品認證體系。